異業聯盟這個次在整個家居行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企業為了達到更大的利潤,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便會參與到異業聯盟的過程中,以期待能夠獲得更強的競爭力,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讓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但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如果選擇合作伙伴不謹慎,或者營銷策略錯誤,都可能導致企業合作失敗。異業聯盟并非一本萬利,企業合作還是小心為妙。
異業聯盟問題多 同質化競爭讓消費者味同嚼蠟
選擇合作者要謹慎
在市場寒冬中瑟瑟發抖的家居企業選擇異業聯盟來抱團取暖,而品牌間跨行合作、聯合促銷的模式似乎對銷售的拉升效果十分明顯,這也讓處于困境中的家居人看到希望的曙光。但從近期的市場反饋來看,異業聯盟的模式似乎遭遇到瓶頸,許多問題在開始浮出水面。首先,企業選擇異業聯盟是為了品牌聚集效應,希望能通過強勢品牌間的聯動影響,最大限度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度。然而聯盟的伙伴一旦挑選錯誤,則可能會帶給消費者錯誤的印象,違背了企業的初衷。
參與了異業聯盟的櫥柜企業,在選擇其他家居建材行業進行聯盟時,要對其合作伙伴的背景進行深入了解。
同質化現象較普遍
其目前市面上見到的異業聯盟活動形式同質化現象嚴重,聯盟中企業參差不齊。以總裁保價會、工廠直銷會、團購砍價會為營銷形式,同一活動形式的反復重復,一方面讓消費者難以選擇,一方面也削弱了這種形式的有效性。越來越多的異業聯盟逐漸讓消費者變得麻木,而理性的消費者則會冷靜地看待聯盟之間的促銷活動,進而冷靜消費,企業所希望的最大利益化局面就很難實現。
櫥柜企業想要獲得自己的利潤,并不是簡單的異業聯盟就可以實現。仍舊需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積極創新,不斷前進,才能有所收獲。
高昂費用壓力巨大
選擇異業聯盟的商家大多都渴望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為了提高知名度,會通過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自己。如此,高昂的活動成本也已讓一些聯盟成員感覺到頗為吃力。據業內人士透露,冠軍聯盟當下每場酒店(酒店裝修效果圖)促銷活動的投入大約在60萬元左右,每家費用在6萬元左右,而第1聯盟每場酒店促銷的投入約在50萬元,每個成員平均4萬元左右。
異業聯盟的本質是品牌之間的強強聯合,希望借助對方的資源、品牌的名氣來提升自己的形象,但由于聯盟中各品牌的知名度不一、經銷商實力不一、客戶資源的數量不一,同樣的支出帶不來相應的收益,因此聯盟成員的單獨利益和承受程度也受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