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雙十一購物狂歡過后,不少知名衛浴品牌都在網上旗艦店的醒目位置發了致客戶的“信”,而這封信中基本都是在向已拍下產品的客戶解釋物流問題。惠達在信中說,“因雙十一訂單急速暴增,和諸多不可控因素導致發貨延遲、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時、快遞配送延遲等不可避免”。而中宇衛浴在信中對馬桶、浴室柜等大件產品加以說明,“馬桶浴室柜應自買家付款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發貨”。由此看來,衛浴行業的電商之路還困難重重。
雙十一產品折扣仍在繼續
雖然今年參加雙十一促銷的衛浴品牌目前大多已進入發貨、售后階段,但在各衛浴品牌網絡旗艦店,部分衛浴品牌仍然繼續在推出購物狂歡延續等活動,產品折扣還是保持雙十一當天時的標價,這讓部分消費者感覺受了騙。張景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雙十一時的流量仍然會延續到之后的幾天里,衛浴品牌主要是考慮到不想浪費流量,因此延續開展打折促銷活動。
線上運營成本或比線下高10%
物流問題一直是困擾衛浴企業發展電商的重要問題,但普遍的觀點認為綜合物流、人力、管理等各方面成本,電商產品價格應該比實體店產品價格有明顯優勢。但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宋陽透露,“很多人都以為電商的運營成本會更低,但是我們測算發現,如果整體考慮物流、管理等綜合成本,目前多數線上平臺的運營成本甚至比線下高出10到15個百分點。電商平臺亟待吸納更多品牌,來提升規模效應。”
線上產品價格并不比線下低
據了解,為了避免線上線下矛盾,不少衛浴品牌開發了特供款產品專門在網絡銷售,因此消費者無法與同品牌線下產品或其他品牌進行價格對比。但細心的消費者發現,部分品牌的線上產品價格并不比線下同類產品價格低,甚至要高。比如某款知名品牌的馬桶,線下的普遍價格在700元左右,而雙十一當天大部分特供款的馬桶價格在打完折后都高于700元。
隨著衛浴行業電商價格戰的越來越激烈,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逐漸理性,企業應該對線上產品的型號、定價等很多問題做重新定位規劃,真正實踐線下線上的融合共贏,實現從電子商務回歸到品牌價值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