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領頭羊紅星美凱龍2月10日宣布,全資收購吉盛偉邦,雙方已簽署框架協議,近期將完成全部收購事宜。有趣的是,家居行業排名第一與第三巨頭促成行業最大規模并購,無疑是行業做強的舉措。然而在紅星美凱龍近期發展軌跡上,此舉卻略顯突兀。
市場領導者,占極大優勢,也時刻面臨追隨者狙擊。然而當整體行業格局發展至拐角,即便是領導者也要求變求生。
家居行業領頭羊紅星美凱龍2月10日宣布,全資收購吉盛偉邦,雙方已簽署框架協議,近期將完成全部收購事宜。
紅星美凱龍還披露,收購完成后將繼續保留“吉盛偉邦”品牌。此外將利用吉盛偉邦已經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口碑,推進“雙品牌”戰略,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有趣的是,家居行業排名第一與第三巨頭促成行業最大規模并購,無疑是行業做強的舉措。然而在紅星美凱龍近期發展軌跡上,此舉卻略顯突兀。
在此之前,隨著家居行業發展面臨拐點,紅星美凱龍正著力打造其商業地產線。從去年末北京太陽宮愛琴海項目開業,到近日河南駐馬店項目開工,紅星美凱龍在商業地產的布局逐漸鋪開,傳統家居產業線出現淡化趨勢。
到完成上述行業最大并購,紅星美凱龍發展著力發展商業地產的策略似乎出現搖擺。而背后紅星美凱龍未來布局方向更加難以看清。
行業最大并購緣起
對吉盛偉邦的收購實則在四年前就有風聲,2009年坊間消息指,紅星美凱龍將以“現金+股權”的方式收購吉盛偉邦,即紅星美凱龍向吉盛偉邦支付8億元現金+8%股權,而并購成功的前提是紅星美凱龍能夠IPO成功。
在并購消息傳出時,吉盛偉邦董事長鄒文龍曾表示,與紅星美凱龍合并能“有效組合行業資源,減少行業內耗”。
最終該并購未能成行,時隔四年再提,紅星美凱龍將以不低于20億元的自有資金完成收購,市場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據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秦占學的觀點,“目前(家居)行業內2個人維持1平方米賣場租金、人工、利潤的局面在一線城市并不鮮見”。
家居賣場行業長期野蠻式發展造成市場總體過剩,傳統家居賣場人流量下降已經成為行業內共同問題。
在供需矛盾等市場壓力之外,電商沖擊也成為傳統家居行業的一大挑戰。該沖擊已在去年有所展現,2013年“雙11”,19家家居大賣場聯合抵制天貓家裝O2O項目,致使項目被迫終止。
據互聯網戰略分析師斗牛士分析,目前家居電商的滲透率不足6%,遠不及服裝行業電商滲透率。考慮到家居產品的非標準化和線下體驗,電商對于家居行業的影響短期內還比較有限,但長線看好。
在各種壓力之下,紅星美凱龍雖已在全國90多個城市開業了125家商場,是國內連鎖門店最多的家居賣場。但在廣州本地市場,紅星美凱龍位于琶洲的店關閉;位于金沙洲的南海店由于籌備方面的問題遲遲未能開門迎客。
作為市場領導者,紅星美凱龍依然需要求變來應對市場變化。
據紅星美凱龍披露,將在吉盛偉邦的“家具村”模式中加入建材品類,成為世界家居工廠直銷中心,同時豐富和擴大紅星產品線。不甘于地位被取代的家居賣場唯有通過整合優化資源來加強自己的渠道控制能力。
然而并購雙方不管是體量規模還是品牌定位,甚至各自不同的渠道模式都存在極大區別,如何在收編之后消化利用,則是擺在紅星美凱龍面前的首要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