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安全生產在陶瓷行業甚少被提及。但在今年下半年一開始,安全生產卻成了行業的熱詞。8月4日,陶瓷行業同日發生兩起火災。沈陽中南建材陶瓷城,一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庫房突然起大火,里面存放的大量陶瓷、浴室柜等建材付之一炬。據估算,商家們的貨物損失上千萬元。而遠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的英也爾鄉陶瓷廠也發生了火災。而在此之前,陶瓷行業火災事故不斷,廣西藤縣,四川遂寧、夾江,廣東開平,潮州登抵的陶瓷衛浴廠相繼在暑期發生火災,山東淄博在最近3個月里,火災事故就有兩起,雖然并無重大安全事故,但安全生產形勢仍然開始變得嚴峻起來。
7月17日,本報記者在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建筑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2014學術年會上了解到,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牽頭,針對建陶行業制定的《安全生產標準》將在2014年提出草案,2015年完成修訂,2016年(‘十三五’的第一年)開始實施。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介紹,這將是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史上第一部規范企業安全生產的標準,“現在的企業,有70%都是不達標,需要進行改造的。”繆斌說。
8月2日,江蘇昆山中榮金屬制品廠發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事故原因系粉塵遇明火引發粉塵爆炸。
8月12日,安全監管總局為此聯合公安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能源局、煤礦安監局等有關部門統一部署,持續到年底在全國集中開展以“六打六治”為重點的“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和深入開展粉塵防爆專項治理,從重從快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強化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尤其是打擊住宿場所與加工、生產、倉儲、經營等場所在同一建筑內混合設置的“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的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整治違規住人、消防設施缺失損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閉等問題。
為此,本報就陶瓷行業安全生產問題展開調查。
陶瓷行業事故水平低,但仍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今年1-7月份,本報記者從佛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安監局”)應急指揮中心了解到,全市共發生各類事故2620起,死亡336人,受傷2158人,直接經濟損失2888.59萬元,其中陶瓷行業重大安全事故零起。但陶瓷廠生產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市安監局應急指揮中心的李發彬介紹道,從陶瓷行業整個生產過程來看,陶瓷行業的事故水平屬于中等水平,低于建筑行業。陶瓷行業的重大風險源主要是能源供應環節的水煤氣站。一個是裝置風險,煤氣發生爐本身存在風險,里面存儲的煤氣是一種容易導致中毒的氣體,也是可燃氣體,一旦泄露極易造成爆炸。水煤氣檢修作業是在一個密閉空間完成的,所以容易導致檢修人員連鎖中毒。生產過程中,煤氣大面積泄漏,中度風險隨之升高,如果小面積泄露在密閉空間,會有爆炸的風險。
李發彬表示,對于煤氣發生爐市里面也采取過很多措施,資助過購買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對水煤氣站的員工也要求進行培訓,持證上崗。廣東金牌陶瓷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資源中心經理譚旭日表示,陶企負責人都知道煤氣站危險很大,所以管理都比較規范。陶瓷企業的安全管理在逐步提升,每年都會自覺舉辦應急演練,安全臺帳也逐漸完善。現在的安全管理,包括職業健康在內,企業都比較重視了。
據了解,佛山市水煤氣站近60座。早在2010年,山東淄博斯丹克陶瓷公司煤氣爐爆炸,造成3人死亡。受煤氣爐爆炸影響,淄博陶企全面停產安檢整頓。淄博市對陶瓷企業安全生產非常重視,制定了詳細的《淄博市(中小)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細則》,并就煤氣發生爐制定了《淄川區煤氣發生爐使用企業班組安全建設暨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活動實施方案》,在政府部分安全生產嚴標準的行政手段之下,淄博由原本400余條生產線,削減到300來條,陶瓷企業由以前的200-300家,變成現在的150余家。
李發彬介紹道,從2010年以來,佛山市陶瓷行業未發生死亡以下生產安全事故。得益于2009年開始全面在陶瓷行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2007年以來,陶瓷行業共發生8起事故,死亡9人。特別是2009年,共發生四起陶瓷企業死亡事故,死亡4人。
如今,陶瓷行業在環保重壓之下,進行煤改氣。煤改氣之后,去掉了煤氣發生爐這樣一個“不定時炸彈”,陶瓷行業的安全指數是否也搭乘環保之風飆升呢?對此,李發彬解析道,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烷烴類,這種成分相比于煤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氫氣,不易造成中毒事故。同時,煤氣中的氫氣也比天然氣更易引發爆炸。煤改氣,在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陶瓷生產的安全風險。
目前還沒有針對陶企的安全生產法規
從班組長起步的,從事企業生產管理至今20年的廣東金牌陶瓷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資源中心經理譚旭日,他表示,這行業的高危作業,一是煤氣站;二是機械安全;三是用電安全;四是高空作業安全。搭廠棚,搞維修等高空作業安全事故很頻繁,只是沒有暴露,也沒有媒體關注,這些問題很敏感,一般企業的危機處理都很到位。而80%的勞動糾紛均來自于安全作業傷害,八成的勞動糾紛都是因為作業安全傷害引發的而安全事故中,機械手外傷起碼占比80%以上。實際管理中,違規作業的現象普遍存在。
很多大家不注意的小隱患往往是很多大事故的根源。陶瓷行業目前的安全生產現狀就是如此。對于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煤氣化生爐,企業目前都進行了很好的監管,但是日常生產中的安全環節往往實施管理不到位,這也是安全傷害頻發的原因。
追其根源,安全傷害時常發生的主要原因歸結于以下幾點:一是制度不規范;二是安全抓而不實;三是監管不力;四是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五是安全隱患多;六是員工安全意識不強,違規作業現象嚴重。
譚旭日表示,很多陶瓷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全面。只是應付了事。真正能運用于實際安全管理中的不多。導致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就肯定不到位。
而說到安全抓而不實。主要是因為企業沒有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的隊伍。日常的檢查不到位,即使去抓,也只是表面功夫。即便有安全班子的,領導不重視,抓安全就是一句空話。很多管理者一旦涉及安全問題的時候,搪塞,說生產任務重,來推卸責任。往往就容易頻繁發生安全事故。
安全生產除了狠抓落實,還得靠監管。而目前陶瓷行業,除了大型的陶瓷企業集團,半數陶瓷企業沒有專門的安全監管機構和班子。人手不夠,或者安全從業人員不專業,導致監管失控。
從業人員文化素養普遍不高是陶瓷行業的基本現狀,而安全事故常發的根源主要在人。從班組長做起的譚旭日深刻地感受到,員工安全意識不強,思想麻痹大意。
自從2010年淄博斯丹克陶瓷公司煤氣爐爆炸,淄博市對安全生產工作相當重視,在陶瓷行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白璞就在淄博阿卡狄亞陶瓷有限公司當安全生產管理員,目前已經從事安全生產工作2年。作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員,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巡查生產車間的安全情況,檢查設備是否安全運行,人員是否安全操作,他的工作還包括消防安全日常檢查,作業人員的安全隱患檢查等。
白璞表示,每天他都要巡查3-4次,做好安全臺賬。而公司在安全培訓這一塊每年也會舉行3-4次培訓。春節之后會舉行4-5天的安全培訓,每個季度也會安排生產系統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夏季還有防暑、防汛培訓。而陶瓷行業高溫、高濕的生產環境,也是生產工人高溫中暑常發的原因。本報第1115期曾報道福建、廣東兩地多名陶瓷工人嚴重中暑,一人死亡。
對于佛山的陶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市安監局職業衛生科科長郭勇表示,佛山陶瓷企業安全生產基本三級達標,三級達標是最基礎的安全要求。至于陶瓷行業的安全生產法規,郭勇表示,目前陶瓷行業主要就是根據《安全法》和《職業病防治法》來操作,沒有針對陶瓷行業的。“我們現在就是缺這一塊,針對每個行業的安全衛生規范,目前只有鉛作業一個行業有一個安全規則,包括家具行業也沒有,這是我們一個很大的不健全的地方。省一級的部門才有制定這樣規范章程的權利,市級部門沒有權利實現。對于一個行業,不管安全生產還是職業健康,對每個行業要有一個詳細的規范,第一就是可以依照規范準入,第二就是對加強日常的管理有個明確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