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馬云和王健林的億元對賭嗎?盡管關于電商能否超過傳統零售業的爭論還在繼續,但互聯網之風已越刮越烈,一個個傳統行業被互聯網顛覆,作為目前為數不多的處女地,家裝市場也被行業巨頭盯上,從今年來看,各大電商和家裝公司的合作、布局大量出現,使得行業風生水起。那么,究竟是何種因素,導致家裝行業也要卷入互聯網的浪潮呢?互聯網的加入會對家裝市場和消費者造成哪些實質性的影響?未來業態又會呈現怎樣的模式呢? 現代快報記者 徐赟睿
契機 變革是大勢所趨
近一年來,萬科、海爾、小米、新浪樂居等諸多行業巨頭,紛紛把觸角伸向互聯網家裝。此外,我愛我家、一號家居網、齊家網等家居企業也紛紛轉型布局互聯網家裝。究其原因,行業內的看法近乎一致。
“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引起各行業熱議,電商的發展對傳統的商業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實體經濟到電子商務,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是不可逃避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張仁表示,“互聯網+”的時代來臨,家裝行業的電商之路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未來家裝企業將通過互聯網打造一個質量、服務、誠信的平臺,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另外,但凡要裝修,消費者大抵能想到這些煩心事:市場魚龍混雜,公司間競爭無序、效率低下,價格貓膩,工人鉆營,最后是短則一月長則幾月的監工生活。《裝修情報》通過調研發現,我國家裝市場容量已經超過4萬億元規模,卻沒有一家企業的產值能占到市場份額的1%,傳統家裝模式在這兩年已經遇到瓶頸。
再者,隨著消費者對于網絡購物習慣的逐漸培養,家裝電商對于營銷模式、業務架構、渠道生態等要素的重構再造,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對于精準客戶的挖掘等,使得家居行業中的灰色地帶愈加明朗化,市場份額也將會得到快速發展,艾瑞咨詢網通過調查得出結論,種種因素匯集在一起,促成了家裝業的變革,而這種變革(家裝電商爆發)則預示著家裝電商元年的到來。
快棋 互聯網不乏勇者
那么,互聯網是否能改變家裝行業模式?還是資本炒作的噱頭呢?
舉例來看,2003年成立的“我愛我家”的具體運作為:第一,業主現場聽取設計意見、選取材料,通過3D軟件了解最終的裝修效果。第二,網站給出相應的套餐模型,公開報價,承諾不在后期增加任何費用,按合同簽訂金額結算。“而最關鍵的環節在于,我們省去了建材商以往從消費者那里賺取的大量利潤。因為我們通過裝修套餐的方式,省去了大量的研發、推廣、店租等成本,從而壓低價格,使得業主能以低價裝修,我們也有相應的空間操作,從而實現我們和建材商、業主的三贏。”我愛我家總經理馬自強說。而記者發現,我愛我家已經尋求到合作伙伴,開始全國性的布局。
而作為中介平臺,齊家網蘇皖區負責人俞麗萍希望通過長期累積的資源,來整合一些比較優質的家裝公司,從而實現家裝和材料的整合,最終也是走向“一站式”消費的模式,實現標準化的家裝模式。記者注意到,齊家網也在最近剛獲得融資。
不難看出,無論何種類型的家裝電商,都在進行產業整合之路,目的顯而易見,誰都想分到最大的市場份額。而整合所造成的局面就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最終看誰的模式更適合發展。某互聯網裝修平臺負責人預計,未來只有少數公司留下來,形成寡頭的局面。
指路 理想與理性并舉
家裝電商企業涌現的背后,其實是市場的透明化,消費者可以先看明白了再來找家裝公司裝修,自此,主動權就掌握在消費者手里了。但是,互聯網并不是萬能的,家裝企業并不能通過這三個字就賺得盆滿缽滿。有業內人士認為,縱觀如今春風得意的家裝O2O,從設計、選材到施工幾乎都占全了,可想而知投入有多大,建材商和施工方都指望著訂單,到時候自身就如同大象一樣又笨又重跑得慢,更糟的直接摔死。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越來越對稱,靠點小禮品忽悠老頭老太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占裝修人群主力的年輕人的選擇更加理性,你可以不便宜,但你必須告訴我為什么貴,貴在哪里,到底值不值。“個性化服務才是未來的行業形態,而很多互聯網家裝企業過度強調標準化模式并不正確。”在一號家居南京區負責人王晶看來,“去中間化是每家互聯網企業都能做到,也應該做到的,而面對未來精明的消費者,只有既能讓他們得到優惠,又能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才能站在行業的頂端。”
事實上,記者發現,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個多元化的概念,包括便捷、免費、用戶體驗、數據思維、開放、分享、創新驅動等要素,所以還是要體系化運用,不要厚此薄彼,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要做事業,而不是生意。互聯網思維本身沒問題,關鍵看你怎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