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都能發電了,如何大規模把這些新能源并入國家電網、并且安全穩定地供大家使用?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網調控技術分公司的高級工程師滕賢亮和他的團隊,就能將這些隨機性很強的自然能源變成穩定可控的電源。
在滕賢亮的辦公桌上,有一張工程現場的照片,是2011年在河北省張北縣拍的國家“金太陽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大屏幕上的幾條曲線分別代表風電、光伏、儲能3種不同類型的發電出力,經過“風光儲全景一體化監控系統”,讓這3種電源互補協調,最終像常規能源一樣輸出電能,并入電網運行。這個“風光儲全景一體化監控系統”是整個風光儲電站的“智慧大腦”,由滕賢亮和他的團隊完成。“這幾年,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滕賢亮說,但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間歇性特性,對電網的安全運行和電能質量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比如風能,有時風很大,有時沒有風,這樣產生的風電很不穩定。太陽能也是如此,每天的太陽光線強度都不一樣。而滕賢亮所做的就是將這些隨機性很強的自然能源變得穩定。
張北縣的國家“金太陽工程”,有風能、光伏同時發電。
滕賢亮介紹說,他們采用化學儲能的方式,在風電、光伏發電出力足夠時,將多余的發電出力儲存到電池中;待到風光出力不夠時,儲能系統再放出電量。風、光、儲三者之間整體進行協調控制,由此實現多能互補。“這種方式說起來非常簡單,但其控制策略卻非常復雜。”滕賢亮說,他們采用多種控制模式,比如平滑控制、跟蹤計劃、跟蹤網調指令、跟蹤給定目標等,當時,如此多元的協調控制策略在國際上沒有先例。整整3個月,他們吃住都在工程現場,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最近3年多來,滕賢亮又承擔了多個新能源并入電網的國家項目。通過幾年的攻關,他所帶的團隊已在新能源調度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實現了我國新能源并網控制的多項首創,并成功應用于西北、華北、寧夏新能源試點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