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稱,2005年匯改以來,中間價作為基準匯率對于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市場匯率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段時間以來,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的幅度比較大,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和權威性。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師的普遍估計,這種既與國內因素有關,也與國際因素有關的偏差大約累積了3%左右。這種誤差不可能長期持續,繼續通過增強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加以調整,以免失衡過度累積。但是媒體朋友們的問題肯定是為什么選擇當前這樣一個時間窗口來推這項舉措。從國內看,應該說這和近日公布的7月份貨幣信貸數據的意外跳升是有關系的,7月份是普遍貨幣增長的傳統小月,但是今年7月份M2比6月份跳升了1.5個百分點,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了1.61萬億。坦白說,市場對公布數據的解讀認為這和貨幣政策、和銀行體系為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所采取的一些臨時性措施有一定的關系。一段時間流動性的寬松促進了貨幣信貸的偏快增長,從而影響了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一定的貶值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