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開始,訂單出口增長就比較猛,今年1—4月的出口量更是同比增長30%—40%。”談及今年的出口形勢,中山市琪朗燈飾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雪峰十分興奮,今年的出口目標預計比去年增長一倍。
在去年外貿寒冬的環境下,以琪朗為代表的中山本土燈飾企業,卻憑借著產品研發和專利保護,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開拓,交出了一份不俗的出口成績單。5日筆者從中山海關獲悉,2015年全市燈飾出口88.1億元,逆勢增長33.7%。今年一季度燈飾出口18.1億元,同比增長13.4%。
產品和品牌要“兩手抓”
“其實去年上半年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美國、德國和波蘭等歐美國家的客戶訂單逐漸增多,增長態勢也比較迅猛。”王雪峰介紹,從去年年底開始,歐美國家和地區經濟開始復蘇,燈飾市場逐漸回暖。去年經濟環境較差的俄羅斯,目前經濟形勢也開始好轉。
雖然去年外貿出口壓力較大,但是琪朗一直注重研發成果的推陳出新,這也為出口量的逆勢增長提供了很大幫助。“我們在產品設計領域上一直是業內領先,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聘用專業團隊進行差異化產品設計。”王雪峰透露,去年該公司還獲得了美國客戶頒發的“最佳產品設計獎”,今年還將進軍美國的部分大型賣場。
同樣是逆勢增長,中山市松偉照明電器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出口增幅也達到40%。該公司從2013年開始拓展燈飾出口業務,經過三年發展,出口量已從當年的30多萬,躍升至2015年底的700萬。“從去年開始,身邊做燈飾出口業務的同行,出口量大多有所增長,今年到目前為止勢頭也很好。”在董事長謝偉看來,現在的消費者需要的是有差異化和性價比高的產品,本土燈飾企業只有產品和品牌兩手抓,才能在不利環境里“突圍”。
“現在就是那些重視產品設計和研發的企業的出口才能逆勢增長,典型代表就是琪朗。把產品做好之外,我們還在加強品牌的推廣,凸顯品牌效應,增加產品附加值。”王雪峰透露,目前該公司已擁有1500多項外觀專利和38項新型實用專利,“優秀企業要想走出去,首先要做好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建設和保護。”
提升企業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侵權風險防范水平,也是中山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重點工作。在第17屆古鎮燈博會上,涌現出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原創設計水平高的中小微燈飾企業,但大多數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能力亟待提高。
為此,中山海關聯合照明電器行業協會,為企業、協會、鎮區開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政策輔導,建立大型企業聯系點和跨關區聯動制度,加大重點產業市場秩序整治,將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工作延伸至企業生產環節和出口服務環節。同時,中山海關依托“政務微信”、“海關與企業面對面”、“海關開放日”三大平臺,引導關區企業和個人積極向海關備案知識產權,借助海關行政執法的力量打假維權,推動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據統計,2015年中山共有110余家本地企業在海關總署備案自主知識產權海關保護260余項。
完善產品配套開拓新興市場
在采訪中筆者還發現,圍繞“一帶一路”進行市場布局,凸顯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在燈飾企業的出口業務上也多有體現。
“2013年剛做出口的時候,我們的市場也就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現在已經逐步拓展以色列、沙特、土耳其等市場,尤其是中東市場的需求增長很快。”謝偉介紹,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沿線國家對國內燈飾企業的產品認可度越來越高,對國內制造業的認識和了解也更深了。
同樣,以琪朗為例,該公司的主要市場是北美和歐洲等消費能力強的地區,產品價格偏高,定位高端路線。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琪朗也逐漸發現了沿線國家潛藏的巨大商機。“非洲和東南亞的市場潛力非常大,所以我們現在要兩條腿走路,在歐美市場之外,逐步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王雪峰說,“當務之急是完善產品配套,盡快推出中低端價格定位的產品。”
隨著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逐漸開拓,小批量、個性化定制訂單日益增多,燈飾企業的快速通關需求相應增大。一直以來,古鎮燈飾以批發渠道為主,批零比例中批發約占85%,這主要是受限于信息不透明和物流不發達。 “一般從裝柜到通關要5個工作日,如果要查柜還得額外多一個星期,時間成本比較高。”王雪峰說。
據悉,為縮短企業備案、通關、物流等環節時間,中山海關和威高物流集團已共同搭建起跨境電商系統,即使是小批量訂單也可通過該系統快速申報,企業有機會直接面向國際消費者。據企業反映,依托出口跨境電商平臺,單票貨物海關手續辦理用時不到1分鐘,節約了20%以上通關成本。
此外,據中山海關透露,自從中山保稅物流中心納入區域通關一體化后,貨物通關改變了傳統轉關作業模式,企業省卻了轉關過程中集中裝箱等多項傳統報關模式所帶來的中間環節,可節省通關、物流成本二至三成,通關效率大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