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來,“平臺”兩字也許是照明行業內最熱門的詞語之一。
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扼住了用戶和流量入口,以巨大的破壞力顛覆了原有的游戲規則,股票市場上高達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市值更讓人們看到了打造“平臺生態圈”背后一種不同以往的財富聚集速度和模式,移動互聯網時代“平臺為王”似乎已漸成商界共識。
無可否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平臺”沖破時空的藩籬,成為霸氣十足、極具統治力的商業模式。在這樣的風潮下,照明行業各種基于“互聯網+”的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聚優縱聯、第三倉、eds、燈師傅、燈燈網、阿理燈燈、e燈快線……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照明行業內大大小小的所謂“平臺”已有數十家。這些平臺的發起者,有的是上游的生產制造廠家,有的是下游的經銷商,有的是營銷操盤手,還有的是金融、媒體、網絡公司及其它領域的外來物種。盡管各家平臺的定位和運作模式不盡相同,但整合產業資源、重構重建燈飾照明的營銷及商業模式卻是共同的宗旨和愿景。
從目前來看,燈飾照明行業內的平臺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數量繁多,且還不斷有新的平臺出現;現有每個平臺的實力都非常弱小稚嫩。而在互聯網領域,有著一個很殘忍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競爭法則:騰訊舉目無敵手,百度搜索國內獨大,即便有著13億龐大人口基數的網購市場,也只是淘寶、京東的雙雄寡頭爭霸,唯品會、聚美優品、樂蜂網等細分領域的電商平臺就算還能生存,但市場份額已經非常狹小,玩玩而已,難有心跳。
基于此,可以預見,在未來,燈飾照明行業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平臺存在,在擴張不受時空限制的平臺化建設上,絕大多數投資者將折戟沉沙,乃至血本無歸。
平臺商業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完善的、成長潛能強大的“生態圈”,它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行業成本,彎曲、打碎既有的產業鏈。那么,在照明行業內具備什么特質的平臺才有可能在未來勝出呢?
要擁有專業化的團隊。燈飾照明是一個比較草根的行業,在這個圈子里,且不說既懂行業又懂互聯網運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鳳毛麟角,就連程序員、美工、運營、網商顧問等電商基本人才都很匱乏。一支高效協作的專業化團隊并非一蹴而就,而在商業活動中,時間才是最大的成本。
對IT技術的重視。在BAT,平臺聚合了海量般的大數據,從用戶的基本信息,到查詢、交易、支付、物流等各種實時的動態信息,這需要有強大的IT系統支持。照明行業性平臺,一方面缺乏自己的IT團隊,也缺乏核心管理團隊的高端人才,那么所應用的操作系統不僅在行業特征屬性方面,缺乏完善的交易控制和數據系統,還隱藏著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容災能力等方面的巨大風險。
資本的助力。做平臺是一個燒錢的玩意兒,若只是靠自身資金的積累或者制造產業的微薄利潤,支撐和打造一個平臺,無異是杯水車薪,充足的資本是平臺迅速做大的門檻。
需要跨界的思維和力量。互聯網讓產業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如今的燈飾照明行業也不應只是囿于行業的小圈子自娛自樂,而應以更寬廣的視野去進行家裝、建材、建筑設計等多領域的資源整合,如此方有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