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劇《紙牌屋》中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權利就像房地產,位置是所有的一切,你離中心越近,你的財產就越值錢。”
誠然,在北上廣深這樣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大都市,房價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狀態。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人口逐漸增多,購房需求不斷擴大,溢出效應愈加明顯。
而大城市周邊區域,如京津周邊的河北、廣州旁邊的佛山,”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同城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下,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大城市吸虹效應顯著 人口、產業外溢促進同城化發展
北京憑借良好的就業機會、優質的教育資源,完善的醫療條件吸引著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隨著這些攜帶財富的人口和富有社會競爭力的精英人群的不斷涌入,北京人口數量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且持續的購房需求。
然而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卻無法滿足所有的購房需求,導致一部分限購人群以及在京津工作卻難以承受較高房價的剛需群體流向了房價洼地河北。
為良好的承接北京的擠出效應,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而在同城化推進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交通規劃方面,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表示,未來將加大力度落實京津冀城市鐵路網的規劃,使其逐步形成區域高效密集的軌道交通網絡。
雖然目前來看,在經濟規模、發達程度以及就業環境等各個方面,河北均遜于京津地區。但隨著政策規劃的不斷落實,北京市場和天津市場各類產業的導入,后期配套設施的逐漸成熟,生活便捷程度的增大,區位優勢也將愈加明顯。
小宋是在北京工作的山東人,也是京津冀同城化進程中受益頗多的一類人。
“畢業之后就來到了北京,這么多年工作、人脈都在這邊,老家是回不去了,北京房價暫時又負擔不起, 只能把目光轉向北京周邊的河北地區。”據小宋所言,經過多番考量,最后終于定了一套燕郊的房子。“2008年每平4200元的房價還可以承受,父母可以養老,孩子可以上學,而我還也可以繼續留在北京工作。”
“買房的時候,我還有些猶豫,畢竟燕郊只是一個三河下屬的一個小鎮,周邊環境一般,配套設施欠缺。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交通越來越便捷,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小宋表示同城化的感覺越來越強,“天涯若比鄰”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廣佛交界引品牌房企深耕 同城化不再只是一個概念
近年來,廣佛城市升級、路網打通,合作交流增多,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同城化得以不斷推進,市場紅利顯現,吸引了很多的品牌房企來佛深耕。
2004年萬科首次進入廣佛,開發萬科四季花城項目。同年,中海進入佛山,開發了中海萬錦豪園。2005年,保利成立了保利華南公司,開始了由保利花園開始的十年深耕。
開發商追名逐利,紛至沓來,在某種程度上,為廣佛圈的建設以及廣佛同城化的推進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而關于廣佛同城化,廣州市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則認為,廣佛同城需要資源共享錯位發展。
廣州要不斷強化中心城市功能,首先,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狀況的改善;其次,要推進現代服務業,使物流、金融、會展、科技服務等充分發展形成輻射力;最后要用文化軟實力使“核心+周邊”的城市群形態形成持久力。佛山則處于從屬地位,可以使用廣州的空港、海港、陸港,因此,沒有必要重復建設。兩地還應在市內交通、城際交通、電訊、場館建設等方面協調,全面實現無障礙的“同城化”。
“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體化”,也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形成輻射力、擴散力與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板塊經濟。這就需要京津冀、廣州佛山在推進同城化的過程中,不斷增加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提升區域競爭力,最終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