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金九銀十”已經收官,不同于傳統的秋收時節樓市火爆,今年9、10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差異。在9月30日起全國22城陸續出臺新政的調控風潮下,10月未能延續9月樓市的“瘋狂”,搶房、跳漲等現象得以遏制。
10月,無論是北滬深等一線城市,還是今年以來市場表現頗為搶眼的合肥、南京、蘇州等二線熱點城市,住宅成交量均有所下降,業內分析表示,此輪大范圍的收緊調控易在短期內導致購房者購房意愿下降,從而影響成交。
調控政策顯效:供銷兩低迷 銀十難逐浪
930調控潮后,全國房地產市場不再躁動,樓市傳統的“銀十”與“金九”表現迥然有異。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中,多數城市10月上半月的成交量比9月下半月明顯下降。
相比于全國部分城市在8月、9月輕程度或小范圍的限購,此輪調控政策給市場帶來的成交變化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熱點城市中成交量環比下降60%-80%的城市有4個,下降40%-60%的城市有3個,下降20%-40%的城市有3個。
以北京為例,自10月1日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后,嚴苛的限購限貸政策使得不少購房者望而卻步。
亞豪機構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10月份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與自住房)共實現成交8508套,成交面積94.36萬平方米,環比上月分別減少41%、32%,這一成交量也創造了近5個月的新低。
與此同時,新房供應量銳減。據北京晚報報道,受樓市調控政策影響,北京新房市場成交量出現滑坡,而從供應端來看,則從持續低迷轉變至幾乎冰封的境地。從北京市住建委網站了解到,10月截至目前僅有9個項目取得預售許可證,商品住房僅為3個。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此輪大范圍的收緊調控之后,房企一方面要重新進行有效客戶的篩選,另一方面也要憂慮推盤價格的市場接受度,多重的不確定性使得入市意愿減弱,因此也造成了10月、11月連續兩個月僅有10余項目開盤的供應低迷現象,而這一趨勢預計將至少持續到明年春節前后。
搶房潮漸退:多地回歸理性 房價有望穩定
往年樓市金九銀十,往往成為開發商與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盛宴”,“搶房大戰”、“日光售罄”“開盤飄紅”等字眼成為媒體報道中必出的關鍵詞。而今年的樓市在經歷了前八個月的“瘋狂”后,在調控政策的作用下,9、10月卻回歸理性,跳漲、搶房等現象幾乎不復存在。
如此前異常火爆的“四小龍”城市之一蘇州,10月4日限購政策實行后,樓市也未能延續9月的火爆。整理蘇州市住建局數據顯示,10月蘇州樓市商品房共計成交9239套。其中,住宅成交5866套,而9月住宅成交套數為13731套。
京華時報分析,新政之后,市場需求出現分化,大部分并不迫切買房的客群開始選擇觀望,尤其是一些需要“賣舊買新”涉及連環單交易的改善型需求,由于在“賣舊”環節難以在預期價位出讓,也使得其“買新”的置業計劃被迫延期。
郭毅同樣認為,不管是首付提升帶來的購房壓力的驟增,還是未來供地增多帶來的市場預期的改變,都會使得短期內購房意愿出現停滯。
“搶房潮”漸退之下,許多地產從業人士對接下來一段時期的穩定房價保持樂觀心態。
“臨近年底,各商業銀行普遍面臨信貸額度不足現象,放貸周期增長,因此到年底之前大部分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將進入低迷周期。”郭毅說,受成交量影響,成交價格快速上漲的趨勢在年底之前也將被終結。不過長期來看,成交量價的走勢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信貸總量是否納入管控范圍將為未來樓市的走向提供風向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