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以說是“互聯網+”元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可以說是對傳統商業互聯網轉型的倒逼,集成吊頂企業也身在其中,有業內人士提出,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以BAT的共同建設下,C端已經完成轉移,今后的發展機遇在于B端平臺的構建與完善,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集成吊頂企業需盡快轉型,完成生態構建。
C端完成轉移,倒逼傳統商業互聯網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互聯網+”成為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被正式納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互聯網技術開始與更多產業相結合,中國開始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
擅長數據分析的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則用一組數據,說明投資和創業主力軍,已經從BAT主宰的C端市場逐步轉化到B端市場:“2015年,中國企業級移動應用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386.1億元,相比去年增長率達到78.1%,開辟了 互聯網+市場的另外一個天地,預計2016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66.3億元。”
暴龍資本創始人麥濤則表示互聯網C端和B端都有機會,不過B端起步晚一些,機會更多:“互聯網創業平臺級多機會越來越少了,垂直領域還有機會,創業者不用注意太多,做好自己即可。”
易一天使管理合伙人曹日輝則認為,不僅C端的創業機會在減少,這波2B浪潮之后,2B的創業成功機會也會慢慢隨之減少:“畢竟天使投資是要抓住未來社會的商業機會,一定要領先于現階段人群的消費習慣和產業發展情況。以互聯網基礎服務為例,之前一直是易一的主要投資方向之一,明年卻可能會讓位給生物醫療。”
變局突圍,吊頂企業需盡快完善生態
美國經濟復蘇迎來美元升值,歐洲經濟低迷伴隨歐元貶值,新興市場增長乏力導致金融狀況緊張;全球局部沖突帶來地緣政治不穩,中東和歐洲引發難民新浪潮……
全球性新問題正在滋生, 2015年成為當之無愧的變局之年。
2015年的中國,經濟告別高速增長,繼續深度融入世界,“一帶一路”戰略發布與“命運共同體”概念提出,對未來中國發展與世界格局演變具有重大意義。伴隨著創業熱潮,中國涌現了一批帶有“互聯網+” 或“+互聯網”基因的行業新寵,經濟發展將迎來新的轉機。
數據服務、一體化、產業投資C端的創業機會銳減,細分行業的巨頭基本已經確立,但B端還有機會,特別是快、準、狠的剛需服務。
因此,集成吊頂企業需盡快完善企業自身互聯網生態體系,重點關注企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消費升級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