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2016年8月,2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在11860萬平米左右,同比顯著下降約29.7%,按照近6個月商品住宅平均銷售面積來看,20個代表城市庫存消化周期降至6.6個月,比去年同期縮短5個月。
近日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6個月減少,今年以來累計減少超過3000萬平。其中一二線熱點城市的庫存整體下滑,甚至有城市庫存已告急,導致部分城市的策略從去庫存轉向政策收緊。
熱點城市庫存下滑 三四線樓市庫存壓力仍大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8月底,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均不足1000萬平,且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深圳庫存量最少,為408.06萬平,上海庫存量為722.62萬平,北京和廣州分別為812.92萬平、830.03萬平。從去化周期來看,一線城市整體去化周期為7.5個月,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庫存去化周期均不足10個月。
2016年以來,以為樓市四小龍——南京、蘇州、合肥、廈門為首的二線重點城市樓市持續火爆,成交量穩步增長,庫存顯著下降,甚至出現告急,其中以合肥、南京去化周期最短。中指院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8月底,合肥商品住宅可售面積為157.97萬平,環比下降10.21%,平均去化周期僅為2.3個月,南京可售面積為281.44萬平,去化周期為2.5個月。此外、武漢、寧波、青島、杭州、蘇州的庫存均呈現下降趨勢,去化周期分別為4.7個月、7.8個月、8.7個月、5.3個月、8個月。
目前樓市庫存水平仍處于分化狀態,與一線及二線重點城市庫存告急的現狀不同的是,一些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仍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數據顯示,太原、呼和浩特、大連、煙臺、哈爾濱、沈陽去化周期超過2年。
庫存減少政策收緊 恐慌性搶房潮涌現
隨著熱點城市庫存量的下滑,部分城市從去庫存轉為抑制性購房,在這種情況下,庫存的告急、政策的收緊,使購房者陷入“買不到房、房價會上漲”的恐慌之中。近日,部分城市涌現出一波又一波的搶房大潮,而房價也在恐慌情緒的助推下,上行壓力不斷增大。
廣州樓市進入金九銀十后,樓市進入白熱化階段,中秋假期創造了金九的小高峰,僅9月16日當天的成交量,同比去年就增長了57.4%。房天下APP查房價顯示,8月廣州房價達到了17726元/平,環漲7%。這歸因于廣州目前去化周期僅為7個月左右,以及地王的頻出。“廣州房價即將大漲”的呼聲,使購房者“恐漲”的心理蔓延。
此外,多地涌現出搶房熱潮,合肥樓市目前去化周期僅為2.3個月,中秋節合肥僅3家樓盤開盤,千名購房者冒雨搶房;近日,無錫一樓盤在體育館認購,三四千人搶400多套房,無錫8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量大增,同比增長106%,庫存降低、上海蘇州等外溢購房者增多,樓市需求量增大,導致房價看漲預期上升,大量購房者涌入無錫購房;杭州近期重啟限購,成為第三個限購的二線城市,搶房熱此時達到最高潮,某項目三小時售罄500余套房源,而房價也在短期內上漲,去年兩萬以內沒人要的房子,現在四萬都有人搶!
在庫存不足的情況下,政策的收緊體現了政府遏制房價瘋漲、維穩房價的決心,但對于“屢調屢漲”的尷尬局面,業內人士表示“如何增強政策的執行力和威懾力,才是消除廣大居民恐慌心理、避免搶房現象再現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