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設計青年說的新一站來到了南昌,我們從春走到秋,從北走到南,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文化以及設計師,產生了不同的對話與碰撞。
這一次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在設計中遇見過去與文化,又如何在設計中預見成長和未來。

【主辦單位】
中國陶瓷城、現代裝飾
【協辦單位】
華鵬陶瓷、格外現代磚
【承辦單位】
贛鄱設計聯盟
本次活動在南昌喜盈門設計師俱樂部順利開展
中國陶瓷城由何敏欣代表出席
《現代裝飾》羅曼為現場主持
知名設計師丁櫓力為特邀嘉賓主持
南昌江西贛鄱設計聯盟發起人李朝暉
櫓班設計創意總監丁櫓力
私派設計設計總監王忠
英泰裝飾設計總監江萍
私派設計創意總監冷雯
康之居云端豪宅工作室陳經緯
在中堂設計設計總監謝玉章
康之居裝飾有限公司設計師唐霞
叢一樓裝飾設計師張予涵
跨界聯合設計有限公司劉陳

康之居云端豪宅設計工作室陳章超
新月軟裝全案設計工作室劉如月
仁山設計工作室袁仁山
FBD-方設計廖一
華鵬陶瓷代表李楊琦
格外現代磚代表韓剛強等
業內精英人士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排名不分先后)
并在現場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發言
中國陶瓷城何敏欣
見多識廣,才能信手拈來。希望可以和設計師們多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李朝暉
遇見是你的從業思路,走上設計之路并不是天生定下的;在此之后,我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可以逐漸預見我們未來能夠做得更好。真正成功的人應該由預見,而不只是遇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丁櫓力
預見決定了你對未來的學習和把握,首先我們需要走出來,預見到自身的不足 ,其次需要做好自己,不斷學習,不斷突破自己。

劉陳
對“設計”二字,我始終心存敬畏。無論是做家裝設計,還是工裝設計,都有非常高的專業性。設計師首先要認識自我,擁有絕對的自信,不會不懂裝懂,不懼怕真心的合作;也需要把胸懷打開,要容納更多更優秀的設計;同時也要改掉短淺的目光,真正做到將建材、設計很好地融合。

袁仁山
預見是過程,遇見是結果。首先,做任何設計都需要有規劃,沒有規劃的人生叫拼圖,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設計也是。其次,只有有計劃,才能遇見更好的東西。與客戶相遇,并且相互理解 ,才能變成彼此的財富,這是所謂的心靜則緣。
王忠
之前走的每一步,都感覺在按部就班,所以覺得設計師應該要更重視預見性,它決定了你未來要走的路,非常關鍵。

江萍
現階段常覺得自己盲目,所以會有意識的請教優秀的同行,再結合自身去預知未來的發展,對我們自身起到提升的作用。
陳經緯
我是機緣巧合從廣告設計走進了室內設計行業。在入行八九年后,經常會有浮躁的心態,我的應對方法就是不要閉門造車,多和前輩、同行交流學習,也應該跟著時尚走,多出來溝通,多出來走走。

冷雯
你首先對自己要有一個定位和見解,其次要多學、多看、多溝通、多思考,當然,練習也很重要,做到極致,才能更加深入到這個行業中。
陳章超
遇見和預見,首先是在設計學習過程中,遇到階段性需要模仿的對象,同時,如果不滿足現狀,想要走得更長遠,需要學會思考;其次是在遇見客戶的時候,對客戶有預見性,能夠預知客戶的判斷和品位。

張予涵
設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痛點。設計也具有前瞻性,設計師需要有思考能力和危機感,去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袁仁山
遇見是過去和當下的偶然性,預見解決未來的不確定性。與設計行業的遇見 ,都是因為我們對美的追求。美首先是脫離實用性的,其次干凈和對物質豐富的追求也會產生美。預見則是對人對本性的把握,對提高生活品質的預測,要不斷走出去學習。

謝玉章
在走出去之后,遇到了很多讓我感動的大師作品,刺激我想不斷努力;預見則讓我們明白設計的定義,是站在一個相對長遠的角度,為客戶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
唐霞
遇見是現在做設計的過程,預見是未來,需要思考怎樣把現在做的設計與預見到的未來相結合。

廖一
設計師不是藝術家,每一個作品都需要結合空間、功能以及業主的需求去實現。第一個遇見是生活的本質,第二個預見要高于生活。如何用高于生活的方式體現設計?我的做法是深入研究業主的喜好和對生活的理解,再通過設計師更高層次的想法和手段,去實現業主對生活的表現和表達。
劉如月
我的專業學的是中國傳統藝術手工藝品,從專業轉到軟裝行業,這是我的第一個遇見,工作到第三年,到了瓶頸期,開始我的預見。我擺脫迷茫和猶豫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走、聽,不停去發現。

華鵬陶瓷李楊琦
所有的設計,都是從生活出發。我們當下遇到一個時代的變革和新發展,未來我們也會遇到更多新的東西,為設計添助力。
格外現代磚韓剛強
我們一直在努力做設計風向標,預見國際產品發展的最新動向,也因此產品工藝得以走在前沿。這是我們在遇見和預見上的收獲。
討論過程中,設計師們旁征博引了大量的案例和資料
也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
為活動現場帶來了一個個精彩的高潮
活動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結束
最終圓滿完成了本次的沙龍活動
期待更多城市活動的展開
中國陶瓷城邀您
下一站南京,9月20日
我們如期而至!

